
再生铝凭借显著的低碳优势成为铝产业循环发展的核心载体,其占比高低已成为衡量行业可持续水平的重要标尺。铝业管理倡议(Aluminium Stewardship Initiative,简称 ASI)虽未设定统一的再生铝强制占比标准,却通过构建全链条规范体系,从溯源、生产到市场端形成合力,推动再生铝占比成为衡量标准落地成效的关键指标。
ASI 标准对再生铝占比的体系化支撑
ASI 通过双标准协同为再生铝占比提升搭建了刚性框架,让资源循环从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其监管链标准为再生铝原料建立了全流程溯源体系,要求企业明确区分新废铝与旧废铝的流转路径,通过唯一编码关联来源信息、成分检测数据等关键内容,从源头解决了废铝来源复杂、品质不均的行业难题。这种规范化管理不仅避免了有害废料混入,更让原料品质稳定可控,为再生铝的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
在生产环节,ASI 绩效标准中的资源效率要求倒逼企业提升再生铝利用率。标准明确要求企业优化熔炼工艺,采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化石燃料,同时通过改进分选技术减少杂质混入,提高再生铝的纯度与利用率。针对再生过程中的环保痛点,标准还对废气、废水、废渣的无害化处理提出严格要求,推动企业升级处理设施,让再生铝的低碳优势得到充分释放。此外,ASI 的质量平衡模型允许认证与非认证材料混合处理,但要求通过精准核算明确再生铝的占比份额,为后续的市场声明提供可靠依据。
标准驱动下再生铝占比提升的实践逻辑
ASI 标准通过打通 “规范生产 — 市场认可 — 政策支持” 的链路,为再生铝占比提升注入持续动力。在市场端,下游高端品牌已将 ASI 认证作为供应链准入门槛,认证后的再生铝产品凭借可追溯的环保属性,更易获得汽车、电子、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采购青睐。这种市场偏好直接促使铝企加大再生铝投入,通过提升占比增强产品竞争力,部分企业甚至实现再生铝原料占比的大幅提升。
政策层面的协同进一步强化了这一趋势。多个地区已将 ASI 认证纳入绿色工厂评选加分项,认证企业可获得碳配额倾斜等政策红利,这使得提升再生铝占比成为企业降低合规成本、获取政策支持的主动选择。同时,ASI 标准与国际碳管理规则高度契合,其核算的再生铝碳排放数据可直接对接相关申报系统,帮助企业应对绿色贸易壁垒,这种合规优势也推动企业更积极地扩大再生铝使用比例。
再生铝占比的提升本质是 ASI 标准可持续理念的具象化体现。该标准虽未对占比设限,却通过溯源保障、工艺优化、市场激励等多重机制,让再生铝占比自然成为衡量企业践行标准成效的核心指标。这种体系化的推动方式,既尊重了不同企业的发展阶段差异,又为铝产业循环经济的落地提供了清晰路径,让再生铝真正成为链接资源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纽带。
联系电话:13810406181(微信同号)18918121525(微信同号)
上海总公司: 上海市松江区广富林路4855弄115号4层
郑州分公司: 郑州市中原区棉纺西路32-128号锦艺国际中心A座15层
©2025 www.cticsr.com Copyright 上海合亦正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热线电话:13810406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