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S审核中的碳足迹计算核心要点

TfS审核中的碳足迹计算核心要点

在 TfS 审核框架下,碳足迹计算是评估供应链可持续的关键环节。其核心在于通过标准化方法量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温室气体排放,为企业提供精准的减排路径。以下是实践中的核心操作要点:


一、边界与范围的科学划定

TfS 采用 “摇篮到大门” 的基础核算边界,覆盖从原材料提取到产品出厂的完整链条。具体实施需把握三个维度:

生命周期阶段切割:需纳入开采环节的矿石破碎能耗、生产阶段的反应炉碳排放、仓储环节的冷链耗电等全流程数据。例如,某化工企业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采集 23 个基地的能耗数据,结合区块链技术存证,使单位产值碳排放下降 18%.对于下游分销运输,虽不计入基础边界,但可作为附件单独报告,某涂料企业据此优化物流路线,年减排量达 1.2 万吨。

物料与能源平衡原则:需遵循 97% 完整性规则,即物料输入与能源消耗的 97% 必须纳入计算,且上游环境足迹较高的材料流即使质量占比小于 1% 也需核算。某塑料制造商通过建立《材料碳强度矩阵》,识别出占总质量 0.8% 但碳足迹贡献达 12% 的特殊添加剂,针对性优化采购渠道后,产品碳足迹降低 7%.

包装系统弹性处理:声明单位的选择直接影响边界定义。若纳入包装,需核算 1kg 已包装产品的全流程排放;若排除,则仅计算产品本体。某化工企业通过对比发现,包装材料碳排放占比达 15%,最终采用可循环包装使声明单位碳排放降低 12%.


二、数据采集的标准化路径

数据质量是碳足迹计算的生命线。TfS 要求建立三级数据管理体系:

数据类型分级管理:优先使用企业实测的初级数据(如电表读数、物流记录),次选供应商提供的次级数据或行业数据库(如 Ecoinvent)。对于无法获取的关键数据,需采用代用数据或估算数据,但需在报告中详细说明假设条件。

排放因子动态校准:初级数据需采用近 3 年内的实测值,次级数据时间跨度不得超过 10 年。例如,某制药企业因使用 2015 年的燃煤发电排放因子,导致核算结果被要求重新计算,改用 2022 年省级电网数据后,范围 2 排放值下调 9%.排放因子需优先选择地域匹配的数据源,如中国企业应优先采用 CN 级排放因子。

供应链数据协同机制:针对范围 3.1 排放(外购商品与服务),企业需建立供应商数据收集系统。某跨国企业要求前 20 大供应商安装能源管理系统,实时共享熔炉能耗数据,使供应链整体碳强度下降 11%;对中小供应商则提供数字化工具包,覆盖率提升至 95%.


三、计算规则的优先级体系

TfS 建立了严格的方法论优先级:

标准应用顺序:首选行业特定规则(如欧洲塑料工业协会 PCR),其次为 ISO 14067 标准,最后为 TfS 通用指南。某制药企业在核算活性药物成分(API)碳足迹时,优先采用国际制药联合会的专用规则,使结果直接获得欧盟客户认可。

多产出工艺处理:对于化学反应中的联产品,需按分配层级处理:首先采用物理或经济分配法,若不可行则采用系统扩展法。例如,某石化企业在核算乙烯生产时,将副产品丙烯的排放按热值比例分摊,确保数据合理性。

碳捕集场景核算:对于碳捕集与利用(CCU),需明确二氧化碳的储存性质。永久封存需监测泄漏风险,而临时储存则通过取舍法评估减排效益。某化工企业采用生物基催化剂后,聚合反应能耗降低 22%,其碳捕集量按 IPCC AR6 的 GWP100y 因子计算。


四、报告与核查的规范化流程

最终输出需满足三级信任体系要求:

报告内容完整性:需包含 PCF 值、系统边界、数据来源、不确定性分析等核心信息。例如,某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报告中,将原材料开采、生产加工、运输环节的碳排放按生命周期阶段分解,清晰展示各环节占比。

核查层级管理:从基础的数据检查到项目认证,企业需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核查深度。某涂料企业通过第三方机构的 PCF 核查,获得国际采购商的直接认可,订单量提升 15%.

动态管理机制:若发生并购、工艺变更等结构性变化,需重新计算基准年数据。某化工集团因 2022 年收购合资企业,将基准年排放量从 1692 万吨上调至 1843 万吨,并同步更新减排目标。


五、新兴趋势与实践创新

TfS 3.0 版指南引入多项创新:

质量平衡法应用:针对复杂化工工艺,允许采用质量平衡法计算 PCF,解决传统分配法的局限性。某化纤企业通过该方法,将回收材料的碳排放精确分摊至不同产品线,推动循环经济实践。

生物碳处理规则:要求报告生物碳含量,结合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清除量进行核算。某造纸企业通过增加竹纤维原料比例,使产品生物碳占比提升至 30%,显著降低碳足迹。

数据质量量化评估:引入数据质量评级(DQR)和初级数据比例(PDS)指标,某电子企业通过提升初级数据比例至 75%,使核算结果的可信度大幅提升。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需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整合生产、采购、物流等多维度数据,并借助数字化工具(如 TfS 的 PCF 交换平台)提升效率。通过严格遵循上述核心要点,企业不仅能满足 TfS 审核要求,更能通过碳足迹数据驱动供应链协同减排,实现可持续竞争力的提升。

联系电话:13810406181(微信同号)18918121525(微信同号)

上海总公司: 上海市松江区广富林路4855弄115号4层  

郑州分公司: 郑州市中原区棉纺西路32-128号锦艺国际中心A座15层  

©2025 www.cticsr.com Copyright 上海合亦正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热线电话:13810406181

沪ICP备2021006436号

微信关注

扫一扫

电话咨询

   18918121525

   13810406181

 cticsr@ctics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