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SCI 审核的结果直接关系制药企业供应链的合规性与市场信任度,不少企业因对审核核心逻辑把握不足,在实操中陷入误区导致失败。梳理这些常见错误并提前规避,是企业顺利通过审核的关键。
一、自评环节:重形式轻证据的致命漏洞
自评阶段的敷衍是 PSCI 审核失败的首要诱因。许多企业将自评等同于 “按模板填表”,仅满足于条款勾选,却忽略了 PSCI 对实质性证据的刚性要求。例如在劳工薪酬板块,仅声明 “符合最低工资标准” 却无法提供银行流水、考勤记录等佐证材料,极易被判定为记录不实。
部分企业还存在自评范围不全的问题,对 PSCI 涵盖的产品质量伦理、数据隐私保护等维度一笔带过,尤其容易遗漏供应链末端的合规核查。这种 “选择性自评” 会导致审核时问题集中暴露,直接影响审核结果。正确的做法是对照 PSCI 原则逐项拆解,同步搭建 “声明 - 凭证 - 现场” 三重证据链,确保每项合规主张都有迹可查。
二、供应链管理:全链条覆盖的认知偏差
供应链管理的盲区是审核失败的高频触点。一些企业仅关注一级供应商的合规性,对原料药供应商、代工工厂等下级合作方缺乏有效监管,导致审核中发现下级供应商存在童工隐患、环保排放超标等问题,企业因 “管理责任缺失” 被扣分。
另一个典型错误是对不同类型供应商实施 “一刀切” 管理。将适用于核心制造商的全套审核标准强加给服务型供应商,不仅增加管理成本,还会因审核重点错位遗漏关键问题;反之,对原料供应商简化审核流程,则可能埋下质量与合规隐患。企业需根据供应商类型差异化制定核查清单,实现审核精度与效率的平衡。
三、健康安全与劳工权益:实操中的细节疏漏
健康安全与劳工权益板块的细节疏漏,往往成为审核中的 “扣分重灾区”.在生产安全方面,常见错误包括消防通道堵塞、应急设备未定期点检、化学品存放缺少安全技术说明书等,这些直观问题会直接引发高风险不符合项记录。部分企业虽配备了防护设备,却未落实全员培训,导致审核员现场询问时,员工对急救流程、设备操作规范答非所问。
劳工权益方面,超时加班、薪酬计算错误等问题频发。有的企业考勤记录与工资单无法对应,有的则对试用期员工薪酬实行 “双重标准”,低于法定最低工资。此外,未成年工管理不规范,如未安排定期体检、安排禁忌岗位等,也是审核中易被发现的违规点。
四、整改阶段:方案僵化与落地不足
审核后的整改不力会让前期努力付诸东流。不少企业在收到改进建议后,盲目照搬同行整改方案,忽略自身产能与管理实际,导致投入大量资源改造的设施闲置,问题却未根本解决。更严重的是部分企业将整改视为 “一次性任务”,未将改进措施植入日常管理流程,待后续核查时问题再次出现。
缺乏动态追踪机制同样致命。企业往往在提交整改报告后便停止跟进,既没有定期核查整改效果,也未建立内部审核制度。这种 “纸面整改” 无法形成管理闭环,最终导致 PSCI 审核反复失败。整改应结合问题优先级制定个性化方案,明确责任部门与时间节点,并通过常态化自查确保合规状态持续稳定。
联系电话:13810406181(微信同号)18918121525(微信同号)
上海总公司: 上海市松江区广富林路4855弄115号4层
郑州分公司: 郑州市中原区棉纺西路32-128号锦艺国际中心A座15层
©2025 www.cticsr.com Copyright 上海合亦正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热线电话:13810406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