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MI尽职调查通过系统化流程确保矿产供应链的合规性与可持续性,其核心步骤可分解为以下关键环节,结合行业实践形成可落地的操作框架。
一、供应链映射与风险识别
首先需绘制从矿山到终端产品的全链条流程图,识别供应链中的关键节点。企业应要求供应商提供《扩展矿物报告模板》(EMRT),记录矿产原产地、运输路线等基础信息。对于钴、云母等新增强制审核矿产,需通过卫星定位或区块链技术锁定矿山坐标,确保追溯层级延伸至开采源头。例如某新能源企业通过智能合约系统实时追踪钴矿运输轨迹,将每批次矿产的运输时间、重量等数据同步至管理平台,形成可视化的供应链地图。
风险识别需结合《经合组织指南》附录II的风险清单,重点关注冲突地区矿产、劳工权益缺失等问题。企业可通过桌面研究分析矿区所在国的政治稳定性,如某镍贸易商发现南非矿区劳工合同缺失技能培训条款后,立即启动整改流程。对于高风险地区(如刚果金),需制定替代采购方案,并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应对政策变化。
二、数据采集与追溯体系建立
数据采集需覆盖冶炼厂、贸易商、矿山三级供应商,采用标准化工具提升效率。EMRT2.0版本新增铜、锂等矿产追溯要求,企业需组织供应商培训并下发表格,通过数据中台整合ERP、CRM系统数据,自动校验运输单据与冶炼厂记录的关联性。某消费电子企业通过AI算法识别异常数据,将人工核查时间减少80%,同时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信息不可篡改,满足欧盟新电池法对供应链透明度的严苛要求。
追溯体系需确保数据完整性与时效性。对于小型矿山,可采用移动端APP采集开采时间、位置等基础数据,结合定期现场抽查验证真实性。某锂矿商通过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矿区废水处理参数,并同步至区块链平台,既满足环境合规要求,又为应对突击检查提供不可篡改的证据链。
三、动态风险评估与分级管理
风险评估需从环境、社会、治理三个维度设置量化指标。环境层面监测矿区废水处理设施运行参数,社会层面审核劳工合同合规性,治理层面审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某铜矿企业通过该体系发现矿区植被覆盖率未达标准,立即启动三年生态修复计划,将覆盖率提升30%.
根据评估结果将供应商分为红黄绿三级:红色供应商需在两周内整改或替换,黄色供应商制定6个月改善计划,绿色供应商仅需年度复核。某电池材料商建立包含20家合规供应商的数据库,实现主供应商中断时45天内完成供应链切换,有效降低供应风险。
四、跨部门协作与整改落地
成立由采购、法务、ESG、IT部门组成的专项工作组,实行“月度例会+临时协查”制度。每月汇总数据缺口,如发现供应商环保许可证即将过期,多部门联合督促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续期。某电子元件厂商的工作组通过IT部门调取区块链存证数据,24小时内补全某批次矿产的运输单据,避免了审核中的重大缺陷。
整改措施需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例如某镍矿商针对南非矿区劳工合同问题,由法务部门修订协议条款,ESG部门监督整改进度,采购部门同步寻找替代供应商,形成闭环管理。对于高风险供应商,可采用联合审核机制,多部门共同实地考察矿区,将审核周期从3个月压缩至15天。
五、持续改进与合规验证
建立PDCA管理循环,每季度更新风险评估报告,根据审核结果调整管理措施。某锂矿商通过三年生态修复计划,将矿区植被覆盖率提升30%,不仅满足RMI环境要求,更获得当地社区支持,降低运营阻力。在组织架构上,需设立专职合规经理岗位,统筹跨部门协作,确保整改措施落地。
合规验证需结合独立第三方评估,重点审查供应链追溯的完整性和风险管控的有效性。企业应定期发布公开报告,披露尽职调查流程与改进成果,例如某消费电子企业在责任矿产调查报告中公布关联冶炼厂清单,接受利益相关者监督。对于高风险地区,需通过智能合约自动识别运输路线异常,当系统检测到矿产绕道冲突区域时,立即触发预警并冻结交易。
联系电话:13810406181(微信同号)18918121525(微信同号)
上海总公司: 上海市松江区广富林路4855弄115号4层
郑州分公司: 郑州市中原区棉纺西路32-128号锦艺国际中心A座15层
©2025 www.cticsr.com Copyright 上海合亦正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热线电话:13810406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