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围1&2排放核算的三大常见错误

范围1&2排放核算的三大常见错误

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中,企业进行准确的碳排放核算至关重要。其中,范围1(直接排放)和范围2(因购买电力等能源产生的间接排放)的核算又是基础与关键部分。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常出现一些错误影响核算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核算边界界定模糊

许多企业在核算范围1和范围2排放时,对核算边界把握不准。在范围1排放中,只关注主要生产设备的直接排放,像工厂里大型锅炉的燃烧排放,却忽略了一些辅助设施,比如办公区域小型燃气热水器的排放。这就好比只看到了森林里的大树,而忽视了周围的小灌木,导致部分直接排放未被纳入核算。

在范围2排放方面,企业容易混淆自身用电的边界。有的企业总部与多个分支机构分散在不同地区,在核算范围2排放时,仅计算了总部的外购电力排放,而遗漏了分支机构的用电排放。这就如同绘制地图时,只画出了大陆,却遗漏了周边的岛屿,使得范围2排放核算不完整。这种核算边界的模糊,使得企业无法全面、准确地掌握自身碳排放情况,影响后续减排策略的制定。


数据采集与处理失准

准确的数据是排放核算的基石,但在实际中,数据采集与处理环节常出现问题。数据采集时,部分企业存在设备能耗数据记录不全的情况。例如,在计算范围1排放时,对于一些老旧设备,没有定期记录其燃料消耗数据,导致这部分设备的直接排放无法精确计算。而在范围2排放数据采集中,企业若不能准确获取每月外购电力的详细数据,仅凭估算,就会让范围2排放核算出现偏差。

在数据处理阶段,一些企业对数据的异常值缺乏有效甄别与修正。假设某企业某月的电力消耗数据因电表故障出现异常大幅增长,而企业未对该数据进行核实与调整,直接用于范围2排放核算,这必然会导致核算结果严重偏离实际情况。错误的数据如同给房子打了不稳固的地基,使得基于此的排放核算失去可信度。


排放因子选用不当

排放因子是计算排放量的重要参数,其选用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核算结果。在范围1排放核算中,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燃料的排放因子存在差异。有些企业图方便,直接采用通用的排放因子数据库中的数据,而不考虑自身所在地区的燃料特性。比如在煤炭资源丰富且品质差异较大的地区,企业若不根据本地煤炭实际燃烧产生的排放情况选择特定排放因子,而是使用全国平均的煤炭排放因子,那么计算出的范围1排放必然不准确。

对于范围2排放,由于电网结构和电力来源的复杂性,不同地区电网排放因子不同,且随时间变化。企业如果没有及时更新本地电网排放因子数据,仍使用多年前的数据来计算范围2排放,就无法反映当前真实的电力消费间接排放情况。使用错误的排放因子,就如同用错误的比例尺绘制地图,会让排放核算结果与实际排放量相差甚远。

企业只有精准界定核算边界、确保数据采集与处理的准确性、合理选用排放因子,才能有效避免在范围1和范围2排放核算中的错误,为自身减排行动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更好地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力量。

联系电话:13810406181(微信同号)18918121525(微信同号)

上海总公司: 上海市松江区广富林路4855弄115号4层  

郑州分公司: 郑州市中原区棉纺西路32-128号锦艺国际中心A座15层  

©2025 www.cticsr.com Copyright 上海合亦正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热线电话:13810406181

沪ICP备2021006436号

微信关注

扫一扫

电话咨询

   18918121525

   13810406181

 cticsr@ctics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