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贸易新壁垒?SSI标准背后的欧洲意图

光伏贸易新壁垒?SSI标准背后的欧洲意图

在全球光伏产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欧洲推出的太阳能管理倡议 SSI(Solar Stewardship Initiative)成为焦点。这一标准看似以可持续发展和供应链透明度为目标,实则被认为是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新型贸易壁垒。本文将剖析 SSI 标准的核心内容、实施机制及其背后欧洲的战略意图,揭示其对全球光伏贸易的影响。


一、SSI 标准:光伏贸易的新准入门槛

SSI 由欧洲太阳能光伏产业协会和英国太阳能行业协会于 2021 年联合发起,其首个 ESG 标准于 2023 年 10 月实施。作为全球首个覆盖太阳能光伏价值链全环节的综合性可持续认证体系,它涵盖环境、社会和治理三大领域。环境维度管控温室气体排放、水资源和废弃物管理,推动循环经济;社会维度确保劳工权益和供应链人权合规;治理维度强化商业道德和透明度机制。

SSI 标准还计划在 2024 年推出供应链可追溯性专项标准,实现从石英矿开采到组件成品的全链条溯源。未通过独立第三方评估机构审核的企业,可能被排除在欧洲主流采购商的招标名单之外,使其成为欧盟及英国高端光伏项目的刚性准入条件。


二、SSI 标准作为贸易壁垒的双重逻辑

表面上 SSI 倡导可持续发展,实则隐含针对中国光伏产业的贸易保护主义动机,体现为双重壁垒逻辑。

合规成本与技术壁垒方面,中国在全球光伏产业链占据主导地位,而 SSI 对供应链的深度管控及高频次突击审核,迫使中国企业投入巨额资源改造生产流程、升级数据系统及建设合规团队。这一要求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形成合规成本门槛。头部企业的认证投入可能使生产成本上升 5%-10%,中小企业或因无力承担改造成本被边缘化,削弱中国光伏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同时SSI 对绿色技术的优先认可,推动欧洲定义的 “可持续技术路线” 成为全球标准,挤压中国企业的规模化优势,与欧盟相关政策形成协同,构建 “绿色技术壁垒”。

政治与地缘风险壁垒方面,SSI 对 “强迫劳动” 等高风险地区供应链的特别管控,呼应了欧美近期针对中国新疆地区的指控及立法动向。尽管官方未明确提及地缘政治,但欧洲产业界将中国低价竞争与所谓 “供应链问题” 挂钩,暗示中国产品不符合其价值观标准。这种将贸易与政治敏感标签绑定的做法,可能引发直接损失,还通过市场信任重构强化非价格竞争壁垒,压缩中国产品市场空间。


三、欧洲推动 SSI 标准的深层意图

重塑全球光伏价值链主导权是重要一点。面对中国在光伏制造领域的优势,欧洲试图通过规则制定权重构产业格局。SSI 填补了行业缺乏全球公认 ESG 标准的空白,将其可持续理念转化为市场准入规则,意图打造 “欧洲标准” 为全球基准,削弱中国成本和规模优势,为本土企业争取发展时间。

服务于欧盟绿色新政整体框架也是目的之一。SSI 与相关政策协同,构建 “绿色壁垒体系”.欧盟既对外彰显在气候与人权议题上的地位,又对内为本土产业提供保护,以可持续为名行保护主义之实,平衡能源转型与产业竞争力。

应对欧美供应链安全协同压力同样关键。在中美竞争及地缘博弈加剧下,欧洲面临美国协同施压。SSI 对供应链的管控,既是回应内部关切,也旨在与美国相关措施形成供应链审查联盟,避免中国产品通过欧洲市场进入美国,巩固联合壁垒。


四、中国光伏产业的破局路径

中国光伏行业需应对挑战,把握机遇。主动合规与技术升级很重要,头部企业应加速布局全链溯源系统及绿色工艺,将合规投入转化为竞争力,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多元化市场与本土化策略也不可少,通过在新兴市场扩大产能及本地化生产降低风险,探索联合认证试点。同时要强化公共沟通与合规证据链,建立全流程合规档案,以事实回应指控,避免贸易争端政治化。

SSI 的出现标志着全球光伏贸易竞争转向规则体系、价值观认同及可持续能力较量。尽管其宣称推动行业进步,但严苛机制及与地缘政治的关联使其成为新型贸易壁垒。中国光伏产业需以开放姿态拥抱可持续发展,维护自身权益,在多方面破局,确保全球清洁能源转型成果普惠共享。

联系电话:13810406181(微信同号)18918121525(微信同号)

上海总公司: 上海市松江区广富林路4855弄115号4层  

郑州分公司: 郑州市中原区棉纺西路32-128号锦艺国际中心A座15层  

©2025 www.cticsr.com Copyright 上海合亦正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热线电话:13810406181

沪ICP备2021006436号

微信关注

扫一扫

电话咨询

   18918121525

   13810406181

 cticsr@ctics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