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与产品环境声明(EPD)的衔接,是当前全球碳治理领域的重要议题。两者在数据逻辑与政策目标上存在天然协同,通过标准化的环境信息披露,可有效降低企业合规成本,同时推动全球碳定价体系的互认互通。
一、衔接机制的法律与技术基础
(一)标准体系的协同性
CBAM的核算规则以生命周期评估(LCA)为核心,要求进口商提交产品全链条碳排放数据。而EPD作为基于ISO14025的Ⅲ型环境声明,其编制同样遵循ISO14040/14044的LCA方法论。这种标准同源性为数据互认提供了基础:EPD报告中的碳足迹数据(如直接排放、间接排放、供应链隐含碳)可直接映射至CBAM申报模板中的“排放数据模块”,避免重复核算。例如,钢铁企业通过EPD平台生成的LCA报告,可自动转换为符合欧盟《CBAM communication template》要求的XML文件,减少数据格式转换成本。
(二)政策工具的互补性
CBAM通过经济手段调节进口产品碳成本,而EPD通过市场机制引导绿色消费。两者在欧盟政策框架中形成“硬约束”与“软激励”的组合:企业若同时满足CBAM合规要求并持有EPD认证,可在欧盟公共采购、绿色信贷等场景中获得竞争优势。例如,法国《气候与韧性法案》第35条规定,建材产品须提供基于EN15804标准的EPD,否则可能被排除在公共工程招标之外。这种政策联动倒逼企业将EPD纳入CBAM应对策略。
二、关键衔接路径与实践
(一)数据采集与验证的整合
全生命周期数据贯通
EPD要求覆盖“原料开采-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废弃处置”全流程,与CBAM的核算边界高度重合。企业可通过部署物联网设备实时采集生产数据,结合区块链技术实现供应链碳足迹的不可篡改记录。例如,某铝业企业将EPD报告中的氧化铝生产环节数据,直接用于CBAM申报中的“原产国碳价抵扣”计算,减少因数据缺失导致的费用补缴风险。
第三方审核互认机制
EPD的第三方核验机构需符合ISO14065标准,其审核结果可作为CBAM数据合规性的证明。欧盟已通过《CBAM实施细则》明确,接受符合国际标准的EPD报告作为碳排放核算依据。企业只需在申报时提交EPD证书及配套LCA报告,即可豁免部分现场核查程序,显着缩短合规周期。
(二)供应链协同管理
供应商数据直报系统
开发供应商协同门户,支持多级供应商在线填报EPD相关数据。平台内置标准化采集模板,自动匹配CBAM对原材料碳强度的要求。例如,某汽车制造商要求其钢铁供应商通过门户系统提交EPD报告,系统自动提取钢材的“吨钢碳排放强度”参数,用于计算整车出口欧盟时的CBAM费用。
动态模拟与成本优化
集成欧盟碳价预测模型,结合EPD数据模拟不同供应链场景下的碳成本。企业可通过调整采购策略(如优先选择持有EPD的供应商),降低整体碳关税支出。例如,某水泥企业通过模拟发现,采用EPD认证的石灰石原料可使每吨产品的CBAM费用降低约10%.
三、现存挑战与应对策略
(一)标准差异与互认障碍
核算方法学冲突
不同国家的EPD可能采用不同的LCA边界定义(如是否包含运输排放),导致与CBAM的核算规则不兼容。建议企业采用“双重核算”模式:在EPD报告中同时标注符合ISO14067和欧盟《CBAM技术指引》的碳足迹数据,增强数据通用性。
等效性评估缺失
欧盟尚未建立统一的EPD等效性评估框架,发展中国家的EPD可能因数据透明度不足被拒。需推动国际标准协调,例如在金砖国家间建立EPD互认联盟,共同制定兼容CBAM的LCA参数库。
(二)合规成本与技术门槛
中小企业的实施困境
中小企业因缺乏专业团队,难以独立完成EPD认证与CBAM申报。可通过行业协会建立共享服务平台,提供标准化的LCA建模工具与数据验证服务。例如,某行业联盟开发的“碳核算云平台”,可自动生成符合CBAM要求的EPD报告,企业年使用成本降低约60%.
数字化工具的应用局限
现有EPD管理系统与CBAM申报平台的接口兼容性不足。建议企业部署“碳管理中枢”系统,实现EPD数据的自动抓取、清洗与转换,同时对接欧盟CBAM电子申报门户,提升数据传输效率。
联系电话:13810406181(微信同号)18918121525(微信同号)
上海总公司: 上海市松江区广富林路4855弄115号4层
郑州分公司: 郑州市中原区棉纺西路32-128号锦艺国际中心A座15层
©2025 www.cticsr.com Copyright 上海合亦正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热线电话:13810406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