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全面实施的背景下,铝制品出口企业需通过系统性策略重构碳成本管理体系。这一过程需围绕碳足迹核算、能源结构优化、供应链协同三个核心维度展开,通过技术创新与制度适配实现合规成本最小化与市场竞争力提升的双重目标。
一、碳足迹核算的精准化与透明化
(一)建立全链条数据管理体系
企业需构建覆盖铝土矿开采、氧化铝精炼、电解铝生产到终端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数据采集系统。根据国际铝业协会(IAI)的方法论,应重点关注电力消耗、阳极材料使用、废铝回收率等关键参数。例如,在电解铝环节,需精确记录每生产一吨铝所消耗的电量及对应的排放因子,同时区分绿电与火电的比例。通过引入区块链技术,可确保数据不可篡改,满足欧盟对供应链透明度的要求。
(二)差异化核算边界选择
根据欧盟CBAM规则,铝制品碳足迹核算需包含直接排放(范围一)和外购电力排放(范围二)。企业可参考《铝产品碳足迹核算及报告方法学》,选择固定核算边界以增强数据可比性,例如将氧化铝精炼和预焙阳极生产纳入核算范围。对于出口至欧盟的高端铝材(如航空用铝),建议采用“从矿山到冶炼”的全流程核算,以提升产品碳绩效的国际认可度。
二、能源结构优化与绿电替代
(一)绿电采购的系统化布局
企业应优先通过长期协议采购绿电,利用中国绿证(GEC)的国际互认优势降低合规成本。根据气候组织(Climate Group)的最新标准,中国绿证已被RE100全面认可,企业可通过购买绿证证明其电力消费的可再生属性。例如,某铝企通过与光伏电站签订10年期购电协议,将绿电占比提升至60%,其出口欧盟的铝制品碳足迹降低约30%.
(二)自备能源系统的低碳转型
对于无法接入电网绿电的企业,可通过建设分布式光伏、风电项目实现能源自给。中铝股份在宁夏、青海等地建设的200兆瓦分布式光伏项目,每年可替代火电约2.5亿千瓦时,直接降低电解铝碳排放强度。同时,企业需关注欧盟“零排放燃料走廊”等区域政策,优先选择氢能或生物燃料作为运输环节的能源替代方案。
三、供应链协同与循环经济构建
(一)再生铝产业链的深度整合
提升废铝回收率是降低碳成本的关键路径。企业可联合下游用户建立闭环回收体系,例如与汽车制造商合作回收报废铝部件。根据行业数据,再生铝的能耗仅为原铝的5%,每吨再生铝可减少约12吨二氧化碳排放。河南等地的铝加工企业通过完善“回收-加工”产业链,将再生铝使用率提升至35%,显着降低了CBAM的潜在税负。
(二)上下游碳成本分摊机制设计
企业需与欧盟进口商协商建立动态碳成本分摊模型。例如,根据中欧碳价差异,在合同中约定“基础价+碳价调节系数”的定价模式。对于采用低碳技术(如氢基炼钢)生产的铝制品,可争取10%-15%的绿色溢价。同时企业应要求供应商提供碳足迹数据,通过供应链协同优化整体碳排放水平。
四、政策工具利用与制度适配
(一)碳市场对接与配额管理
企业可通过中欧碳市场对接机制降低合规成本。例如,中国全国碳市场的CCER项目若被欧盟认可,其减排量可部分抵扣CBAM税费。中铝股份通过优化电解铝配额分配,将单位产品碳成本降低约15%.此外,企业需关注欧盟碳价波动,通过期货市场对冲价格风险。
(二)数字化碳管理系统建设
建立集成MRV(监测、报告、核查)功能的数字化平台是应对CBAM的必要手段。例如,某铝企引入祺鲲科技的ESG合规系统,实现碳排放数据自动采集与报告生成,将核算效率提升40%以上。该系统还可模拟不同碳价情景下的成本变化,为企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联系电话:13810406181(微信同号)18918121525(微信同号)
上海总公司: 上海市松江区广富林路4855弄115号4层
郑州分公司: 郑州市中原区棉纺西路32-128号锦艺国际中心A座15层
©2025 www.cticsr.com Copyright 上海合亦正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热线电话:13810406181